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对污染物的快速、灵敏检测需求日益增加。有机小分子探针因其广泛的来源、结构的可塑性、以及优良的光学性能,成为环境监测领域中的重要工具。本文将探讨基于有机小分子探针的荧光快速检测技术,着重介绍其在检测全氟辛烷磺酸(PFOS)中的应用,并讨论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有机小分子探针通常由发光母体和修饰基团构成,能够通过分子设计实现特定目标物质的检测。其发光特性主要基于荧光分子的光物理过程,包括荧光淬灭、荧光增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等机制。常见的有机小分子探针包括罗丹明类、尼罗蓝类、卟啉类、芘类、四苯乙烯类和苝类等。这些探针因其结构明确、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优势,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罗丹明类探针因其高量子产率和良好的水溶性,广泛应用于荧光检测中。2013年,吴飞等利用RhB(罗丹明B)作为荧光探针,开发了基于光散射荧光比率测定米乐 m6中国官方网站法的PFOS检测方法。RhB与PFOS在静电相互作用下形成离子复合物,导致荧光强度降低。通过光散射和荧光强度的比值,可以实现PFOS的定量检测,检测范围为0.17~10 μmol/L,检出限为17 nmol/L【30】【35】。
卟啉类探针因其高度对称的结构和优异的光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荧光传感体系。2014年,WANG等利用阳离子卟啉衍生物TAPP开发了一种PFOS荧光检测方法。TAPP与PFOS通过静电引力形成1:3的络合物,导致荧光淬灭,检出限为8.0 nmol/L。该方法在水产品及水源水中的回收率在90.7%~110.7%之间,表现出良好的准确性和灵敏度【39】。
芘类和苝类探针因其高量子产率和易于修饰的特点,在PFOS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020年,HE等利用磺化的羟基芘HPTS构建了PFOS传感体系。HPTS在壳聚糖的诱导下形成超分子自组装,荧光关闭。PFOS与壳聚糖的结合能力强于HPTS,导致壳聚糖/HPTS组装体解离,产生荧光恢复,检测范围为0.005~2 μmol/L,检出限为1 nmol/L【40】。
2022年,ZHANG等设计了一种季铵盐基苝酰亚胺衍生物PDI-Pyr。PDI-Pyr在纯水溶液中呈现黄色荧光,PFOS通过静电和疏水作用诱导PDI-Pyr聚集,导致荧光淬灭,检测范围为0.1~1.5 μmol/L,检出限为28 nmol/L【41】。
杯芳烃是一类具有独特空间结构的有机分子,能够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捕获目标分子。2019年,ZHENG等设计了两种胍基杯芳烃衍生物GC5A-6C和GC5A-12C,与罗丹明染料通过主米乐 m6中国官方网站客体作用形成包合物。在PFOS存在时,置换出包在杯芳烃腔内的荧光客体,产生荧光信号,检出限为21.4 nmol/L【42】。
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因其在聚集状态下发光效率更高,广泛应用于荧光检测。2019年,FANG等基于丙酮蒸发速度高于水的特性,设计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利用TPE和HPS作为AIE母体,在丙酮水溶液中形成胶束,随着液体蒸发,AIE聚集产生荧光,检测范围为0.1~100 μmol/L【43】。
2022年,LEI等制备了一种“8字型”阳离子四苯乙烯大环衍生物BC,通过其表面电荷和聚集荧光增强性质,实现对PFOS的高效识别,检出限为47.3 nmol/L【44】。
有机小分子探针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能够实现对微量污染物的检测。其通过分子设计和功能化修饰,可以针对特定污染物进行选择性检测,避免其他物质的干扰。
有机小分子探针可以实现快速、实时的检测,适用于现场环境监测。其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能够及时反映污染物的存在和浓度变化。
通过合理设计,有机小分子探针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污染物,实现多功能和多参数检测。例如,利用不同探针的荧光响应,可以同时监测水中的多种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离子,提高检测效率。
虽然有机小分子探针在选择性和灵敏度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复杂环境中,如何提高选择性和稳定性仍然是一个挑战。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分子设计和修饰,进一步提高探针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
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开发智能化的检测系统,实现自动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通过传感器网络和云平台,实时监测和管理环境数据,提高环境监测的智能化水平。
新型探针材料的开发是提升有机小分子探针性能的重要途径。例如,利用纳米材料和功能化材料,可以显著提高探针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未来的研究应注重新材料的探索和应用,推动探针技术的发展。
有机小分子探针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和分子结构优势,在环境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合理设计和修饰,有机小分子探针可以实现对多种污染物的快速、灵敏检测,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持。未来,随着材料科学和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有机小分子探针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