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2018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简称“纳米先导专项”)实施和进展情况。
会上,中科院重大任务局副局长齐涛介绍,纳米先导专项针对我国在能源、先进制造、人口健康等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系统布局了动力锂电池、绿色印刷、纳米器件、纳米催化、体外诊断、纳米化药物、水/电/油典型应用、产业共性平台支撑与标准等8大版块共17项研发任务,集成了中科院国家纳米中心、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等10多家研究单位的科研团队。自2013年启动实施以来,纳米先导专项团队坚持严格的过程管理,坚持竞争择优的动态调整,5年来与70多家不同的企业开展了合作,在长续航动力锂电池、纳米绿色印刷、纳米催化、健康诊疗及饮用水处理等产业领域形成了一系列纳米核心技术创新,实现相应纳米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过50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体现了纳米变革性技术对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发展的巨大推力,实现了纳米先导专项的初衷和总目标。
纳米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纳米中心研究员王琛全面介绍了纳米先导专项的总体实施和进展情况。纳米先导专项科研团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从基础研究重大突破开始,加强原创性材料体系研发、关键技术攻关、工艺装备和系统集成,最终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应用,通过一系列核心技术创新,创建高新技术初创企业或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助力我国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向创新、绿色、节能、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
其中,在长续航动力锂电池研发方面,先导专项开发的多款动力电池单体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以上,居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正在进行电池组集成优化,为装车演示做准备;在纳米催化方面,破解了甲烷定向转化百年难题;在纳米健康技术方面,将纳米健康技术成功应用到体外诊断产品和纳米药物制剂开发领域中;在纳米产业共性平台支撑与标准方面,对测试方法、米乐中国 m6平台官网米乐中国 m6平台官网工艺条件、产品规格等进行规范,帮助行业提升测试水平、实现上下游对接,成为连接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的桥梁,为我国纳米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王琛表示,纳米先导专项未来将继续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进一步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疏通纳米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促进纳米技术创新链和我国纳米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国家重大需求和现代化事业中去,为高质量实现“中国制造2025”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