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 - 竞猜娱乐,乐趣无限!

河南: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新闻资讯 分类
河南: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发布日期:2024-03-08 浏览次数:

  习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河南代表团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要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振全社会发展信心,党员干部首先要坚定信心、线日,习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各地资源禀赋不一,产业基础迥异,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定不能套一个模式,必须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近年来,我省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初步形成以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为支柱的“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形成了20家省实验室、45家产业研究院、36家中试基地、28家创新联合体贯通耦合的创新平台网络;连续十一期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唱主角,项目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不断提升,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能力越来越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去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367亿元再创新高……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大幅提升,中原加速隆起创新高地,“以古闻名”的河南,正在“以新出彩”,引领着动能之变、结构之变、气质之变。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法的引领、保障和推动。习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实际上也为地方人大立法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特别是“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重要要求同立法内在规律高度契合。立法选题上,要聚焦创新驱动、经营主体保护、科技教育人才体制改革、营商环境建设等重点领域新兴领域,依法为各类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保驾护航。立法内容上,要在制度设计中更好体现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要求,处理好现实性与前瞻性、原则性与可操作性的关系。立法节奏上,要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不急于求成、不脱离实际,扎实细致立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相适应、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规。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开展省医学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中原农谷发展促进条例等立法工作,我们要以习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努力提高立法的针对性、精准度、实效性,为河南持续实施“十大战略”、统筹推进“十大建设”,不断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贡献人大力量。

河南: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图1)

  习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新的要求,这为全国各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河南: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图1)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传统产业是财富而不是包袱,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就是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近年来,济源聚焦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企业能级,深入实施“332”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创新开展“十百千”企业培育提升行动,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1500亿元,特种钢跻身中国优特钢第一方阵,纳米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今后,济源将持续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全面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同时持续推动纳米、氢能、碳捕集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补链强链、建链成链,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济源由原材料大市向新材料强市全面转型,为加快现代化河南建设贡献济源力量。

  习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河南: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图1)

  3月5日,习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我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作出贡献。

  他表示,启迪将依托国内外近200个创新载体,全力打造开放创新的技术交易生态圈;联合中原科技城范围内的新研机构、省实验室等创新主体组建“中原科技城协同创新联盟”,聚焦28条重点产业链,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依托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把中原科技城作为G60科创走廊等三大“科创走廊”的技术成果承接地;积极谋划在中原科技城推进“两国双园”建设,搭建省科学院的海外技术转移网络。

  他认为,河南要深刻领悟习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一方面,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如在新材料与前沿材料、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等领域培育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另一方面,要利用先进科技和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整体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2024年,要推动中原科技城聚能增效、中原医学科学城架梁立柱、中原农谷蓄势突破,努力使“两城一谷”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组成部分。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加快引育高端创新人才。

  ●2023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94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6万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785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70.9%。

  ●2024年,要加快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等重大项目实施,推动省实验室融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力争小麦、隧道掘进装备、关键金属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工作取得突破。

  ●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3%、11.7%。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到49.9%,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与传统产业相当。米乐m6官网 mile米乐m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