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 - 竞猜娱乐,乐趣无限!

开年“拼经济” 多地出手
新闻资讯 分类
开年“拼经济” 多地出手发布日期:2024-01-06 浏览次数:

  站,在广东佛山正式投入运行。同日,粤港澳大湾区首条TIR国际公路进境通道开通,发自乌兹别克斯坦的跨境公路运输车抵达佛山国际陆港,经广州海关验放通关。3日上午,深圳市福田区2024年首批攻坚项目集中推进活动在先进制造业联合总部基地项目现场举行……

  1月3日,“最强地级市”苏州开了 “新年第一会”,主题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在会上强调,新的一年,苏州将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推动苏州走在前、做示范,奋力打造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据悉,召开“新年第一会”,是苏州一直以来的惯例,对苏州一年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导向性,本次主题定为“”,体现了政府对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心和信心。

  深圳市福田区举行2024年首批攻坚项目集中推进活动,锚定“三大新引擎”和重点片区建设,发布了重点产业、基础设施、住房及公共民生等各个领域的2024年首批攻坚项目23个,总投资1336亿元,全年投资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推动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其中,重点攻坚项目有车公庙泰然工业区第一城市更新单元二期,项目总投资110.0亿元。项目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加快车公庙片区升级改造,打造区域经济中心,以及国际化现代产业空间标杆。

  m6米乐平台 米乐官方网站

  同时,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一期)也被纳入重点攻坚项目,总投资47亿元。项目建设有利于缓解全市医疗床位紧张的压力,改善市级医院就诊条件,打造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1月2日,深圳市2024年首批新项目建设开工。本次集中开工项目共205个,分布在重大科技和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民生项目等领域。

  “今天是2024年开工第一天,我们举行全市首批新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就是为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打响发令枪,全市一起开启新一年的起跑。”孟凡利说。

  轨道交通作为当前推动的重大项目,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动脉,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1月2日,深圳龙华区“三箭齐发”,布局了轨道交通22、25、27号三条线座站点,新建总里程数达46.5公里。

  在深圳市2024年首批建设开工的新项目中,涉及龙华区的项目有23个,总投资274.4亿元,年度投资计划39.6亿元,年度投资计划在各区中排名第二。

  记者从深圳市宝安区获悉,2024年第一季度,宝安区共82个新项目开工,总投资819.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4.31亿元,涵盖产业发展、住房建设、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其中前海管理局牵头实施项目11个,总投资26.2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12亿元。

  为进一步加大产业空间保障力度,坚定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当家,在本次宝安区新开工项目中,囊括了宝安芯片及数字视讯联合产业基地新建工程、朱坳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园、深圳市银宝山新项目智能制造产业园等13个产业发展类项目,总投资114.92亿元。其中,南方电网数字能源产业生态基地项目及罗田地块项目作为新开工的“工业上楼”项目,将聚焦软件与信息服务、新能源、智能终端等产业,为制造业提供优质有力的空间保障。

  在广州南沙,近日,广东省、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由广州港股份投资建设经营的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工程项目正式开工,拟建设2个10万吨级和2个15万吨级通用泊位,14个3000吨级驳船泊位;码头将联通南沙港铁路及后方规划物流园区。

  据介绍,该项目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总投资约7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再提升,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和配套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国际竞争力。

  工程完工后将与南沙港区各集装箱码头协同联动形成连绵十多公里的连续岸线,形成专业化、规模化、一体化码头集群;南沙港区岸线公里,成为华南地区综合体量规模大、服务功能齐全、多式联运条件优的现代化港区。

  近日,广东省重点铁路项目集中开通开工活动举行,深南高铁广东珠三角枢纽机场至省界(桂粤省界)段宣布正式开工,标志着深南高铁全线开工。

  据介绍,深南高铁珠三角枢纽机场至省界段项目是由广东省自主投资建设管理的高铁,线公里/小时,将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西向高标准高铁通道。

  该项目是深南高铁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283.36亿元,建设总工期4.18年。深南高铁全线通车后,深圳至南宁高铁最快运行时间可由现在的3.5小时缩短至2.5小时。

  在湛江,1月2日,湛江市“百千万工程”暨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集中启动活动举行,总投资额超108亿元的湛江国际水产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十大项目开工建设。广东粤电风渔结合养殖平台等十个项目签约,总签约投资额超115亿元。

  在深圳,备受关注的深汕枢纽项目开发建设取得新进展——深汕枢纽初步设计及概算获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批复。

  据介绍,深汕枢纽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未来中心区,共5台13线,汇集广汕高铁、深汕高铁,开启“深圳半小时”“广州40分钟”生活圈,是粤港澳大湾区向东辐射的战略节点,也是深汕特别合作区承接广深、辐射粤东的重要交通场站,更是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的交通保障。

  深汕枢纽概算批复约62亿元,用地面积约24公顷,建筑规模约70万平方米,计划2027年全面建成。

  据了解,深汕枢纽已全面委托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代建,下一步将开展施工图设计报审工作,同步开展施工、监理、第三方监测检测单位招标准备工作,为深汕枢纽全面开工做好前期工作。

  重大项目是“拼经济、促发展”的重要抓手和重大举措。广东多地打响了新一年度“全力拼经济”的发令枪,展现出了南粤大地的勃勃生机。

  1月3日,“最强地级市”苏州也开了 “新年第一会”,主题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在会上强调,新的一年,苏州将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推动苏州新型工业化走在前、做示范,奋力打造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据悉,召开“新年第一会”,是苏州一直以来的惯例,对苏州一年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导向性,本次主题定为“新型工业化”,体现了政府对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心和信心。

  刘小涛指出,苏州是国内工业体量最大、配套最全、垂直整合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要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数实深度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工业化新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全国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积累经验、提供范例。

  大会明确了苏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目标任务:加快构建“1030”产业体系(即全市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30条重点产业链),用3年左右时间,力争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4个万亿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万亿,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GDP迈上3万亿台阶;到2035年,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奋力打造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围绕这一目标,刘小涛指出,要聚焦“五个强化”,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努力实现产业质量效益、企业发展能级、科技创新能力、数实融合水平、绿色发展成效“五个提升”。

  其中,“五个强化”明确指出,不仅要强化产业体系打造,加快构建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30条重点产业链组成的“1030”产业体系,同时要强化企业梯度培育,提升平台集成效应,同时要强化数字技术赋能与绿色低碳发展。

  新型工业化,根基是工业。苏州是国内工业体量最大、配套最全、垂直整合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数据显示,2022年,苏州第二产业总值占GDP比重48.1%,其中工业总产值占比44.2%,显著高于国内其他城市。

  2022年,苏州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3777亿元,同比增长4.1%,从规模上看,这一数据仅略低于深圳。

  目前,苏州拥有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高端纺织三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工业企业数13277家(2022年),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1家,境内A股上市企业271家,不仅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在头部城市里也名列前茅。

  可以说,工业已成为苏州的一张名片,而对于寄希望于保持优势、突破瓶颈的苏州来说,更大的目标则是从“制造大市”迈向“制造强市”。正如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所说,必须深刻认识到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的必然要求、增强苏州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应对各类挑战的必然举措。

  随后,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在主持会议时表示,苏州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部署上来,努力为全国全省新型工业化探索新路、积累经验、提供支撑。足以可见,推进新型工业化,将是苏州人2024年全年的工作重点。

  当天,苏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还围绕会议内容,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进一步展开介绍苏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计划书”“路线图”,其中有两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大支持。苏州市政府有关人士表示,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两者之间相融共生、相互促进,先进制造业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丰富的场景,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生产性服务业也为先进制造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并进行了赋能增效。

  2023年12月25日,苏州市出台了《苏州市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规模超过800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8%左右。到2030年,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实现融合共生,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超万亿元。

  另外,苏州明确支持存量工业企业做大做强。苏州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苏州现有工业企业16万家,围绕“招大引强、培优育强”,全市将支持工业企业增资扩产,通过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此前,苏州市政府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增资扩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实施1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增资扩产项目1500个,总投资额超4000亿元;工业投资突破2000亿元,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持续提升,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保持50%以上。